龙心官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拐点已至?“不老药”首个行业标准出炉,或催生万亿新市场

   2022-06-21 上游新闻9350
导读

一瓶60粒,售价上万元,素有“不老药”噱头之称的尼克酰胺自面世之初就被贴上奢侈品标签。2013年发表于权威期刊《Cell》上的一篇研究彻底拉开了“不老技术”的商业化之路,也为国内市场创造了万亿商机,不过前沿研究

一瓶60粒,售价上万元,素有“不老药”噱头之称的尼克酰胺自面世之初就被贴上奢侈品标签。


2013年发表于权威期刊《Cell》上的一篇研究彻底拉开了“不老技术”的商业化之路,也为国内市场创造了万亿商机,不过前沿研究带来的不仅是商机,因行业标准未明、监管缺位和实验样本不足等缺陷,也使其饱受质疑,行业陷入大爆发前的“停滞期”,官方态度成为决定尼克酰胺未来走向的关键性因素。


“转机”似乎正在出现,整体走向呈现“宽松”态势。6月9日,由该行业龙头企Geneharbor生物科技公司提出,子公司莱孚斯本联合发起的《化妆品用原料 β-尼克酰胺》团体标准完成征求意见稿,步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结合今年2月,“不老药”首度原料备案也由其旗下全资子公司莱孚斯本完成,释放宽松信号下,相关板块掀起“涨停潮”。


1、姗姗来迟的“合规”


被民间标榜为“不老药”的补剂实则以β-尼克酰胺为关键成分,本质是一种由哈佛发现的NAD+提升技术。


2018年12月19日,geneharbor旗下爱木茵物质拿到号称全球标杆的美药监局FDA标准的GRAS审批,成为坐实抗衰安全性的重要信号。该技术在动物实验中已被多次证实可将多项衡量衰老程度的指标进行倒拨,但人体中,目前只涉及单个或多个衰老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动物实验结果和人体安全性测试的综合判断,业内将其视作当前为数不多的合理抗衰策略之一。


2021年11月29日,中科院联合重庆医科大等多家机构开展的“爱木茵关键成分研究”,8名45~60岁中老年男性受试者,在补充300mg NAD+分子仅三个月[1],端粒长度拉长近一倍,血清代谢能力超同龄人30%,而这两项指标均是判断人体衰老的关键性数据。


尽管物质尚新仍难抵市场热情,在相关研究加持下京-东跨境电铺的界面显示其已累积超2万加的如实反馈,其中97%以上均报以积极,不少者入数组、数十组,用于走亲访友、请客送礼等使用,俨然拓展出明显的社交属性。一级市场的“消费热”,侧面表明普罗大众对于这一物质的软需求。



对此geneharbor相关人士表示:尽管首度行业标准公布有些“姗姗来迟”,但远期来看,对于消弭市场乱象仍是历史性进步。


2、山雨欲来风满楼


聪明人从不肯轻易投出他的货币,除非他从中看到了可信的事实。


爱木茵在国内如火如荼之时,华尔街精英乃至世界首富们同样开启了投资布局。2016年,世界首富贝索斯联手美科学家院Judith campisi院士,先后注资1.16亿美元(约7.72亿元)创立Unity Biotechnology,用于研发学界普遍看的好的Senolytic技术(衰老细胞靶向清除技术)。遗憾的是2020年8月,Unity的UBX0101成果在2期中宣布彻底失败,公司股价瞬间蒸发2亿美元。



首富的失败并非毫无意义,领头羊效应让更多资本开始关注“长寿赛道”。


2016年,白手起家富豪榜首富扎克伯格,携妻子创立陈·扎克伯格计划,计划陆续投入30亿美元攻克衰老;2017年,投资教父李嘉诚借助旗下维港投资在M国投资了爱木茵同类CDXC,并引至屈臣氏线下售卖;2018年,研究型生物制药公司巨头艾伯维(AbbVie)以5亿美元强势入局赛道。


在我国,geneharbor的技术生产基地于2020年8月在浙江余姚正式投产,年产能在100~200吨之间,此前因富人大肆囤积而造成的断货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创始人在投产仪式上宣布,以此为代表的膳食剂,销量正式从“小荷才露尖尖角”模式转向“接天莲叶无穷碧”模式。




一片向阳之余,国内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与geneharbor等头部企业的高投入不同,赛道的腰尾部杂牌目前仍处于混战阶段,不容乐观。”


据天眼查查询,目前国内主营业务涉及NAD+、尼克酰胺的企业超过四百余家,其中近3成成立于2018年后,超98%商户并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与国外超级富豪、药企为主要推动力不同,国内赛道呈现出中小商户多、研发投入少等特点,消费者仍需谨慎选择。


3、下一个10年,离大众很近


1865年,德科学家孟德尔通过种植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并提出遗传因子假说,开启了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之路[2]。此后一百余年间,生命科学以“50年”为一周期,共经历了三次革新、突破。其中我们所熟知的DNA结构、抗生素、基因技术等均在此阶段出现,为拉长人均周期助力颇多。



不过生命科技并非一蹴而就,更多时候如同铁杵磨针,需海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如今首度国内行业标准公布,某种程度上为这一新技术的普及起到了助推效果。爱木茵并非唯一答案,更多衰老倒拨技术经历了数百次机构研究在《Cell》、《Nature》等期刊大放异彩。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lcymh.cn/news/show-268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10284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