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心官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十年后,这家医疗公司可能让人感慨不已

   2021-07-09 3320
导读

新产业(300832.SZ),这家公司的名字听起来很像一个行业统称,实际上是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logo 中的 Snibe 来自 Shenzhen New Industrie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的首字母缩写。我认为,投资

 


新产业(300832.SZ),这家公司的名字听起来很像一个行业统称,实际上是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logo 中的 Snibe 来自 Shenzhen New Industrie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的首字母缩写。


我认为,投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的核心逻辑可被归纳为四点。


首先是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人的预期寿命连续十几年保持增长,老龄化的趋势将会助推医疗行业整体需求稳步上升。


最新的WHO《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中国2019年整体预期寿命为77.4岁(男性74.7岁,女性80.5岁),健康预期寿命为68.5岁(男性67.2岁,女性70.0岁)。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到,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 ,有2.6亿人。而且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这一数字将在2050年突破5亿人。对这些人来说,医疗服务是必需品。


其次是药械比均衡化。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 : 0.7,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 : 1,中国医药和医疗器械消费比仅为1 : 0.19,未来医疗器械行业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是健康意识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前很多有效治疗手段在适应症的渗透率非常低,主要存在两个原因:


一是健康意识有待提高,大家对与疾病的有效防治认识不足(这点从中风常年位居中国人十大致死因素之首就能看出);


二是医保覆盖不足,支付能力有限。现在随着医保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再加上生活质量和教育层次的提升,支付意愿和能力都将不再成为障碍。


第四是国产替代稳步推进。医疗器械不同于医药研发,很少有创新的偶然性,迭代创新快速追赶是我国医疗产业水平提升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


不过中国每年有五六百万理工科毕业生,远超欧美的平均工作时长,再加上基础科研投入加大,以及政策引导国产替代,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在大步流星地追赶和接近世界领先水平,而且有望在完成国产替代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与全球龙头一争短长。


纵览全国公立医院科室采购金额排名,可以看到排在第一位的是检验科,也就是体外诊断(IVD),往下依次才是影像检测、心血管、肿瘤、骨科等等。


那么在 IVD 赛道中增长最快三个细分赛道则是分子诊断、免疫诊断和POCT。今天我们要谈的新产业就是中国最早打破进口厂商垄断的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厂商。


所有的体外检测方法都要追求特异性和灵敏度这两个最关键的指标。其中特异性是指被检测物质与疾病的必然对应关系有多高,尽量减少假阳性的可能;灵敏度是指待测物能被发现的临界浓度有多低,尽量减少假阴性(漏检)的几率。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 CLIA)诞生于1977年,它将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结合起来,建立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欧美发达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由化学发光取代传统的放免和酶免方法,目前化学发光已经成为临床检验实验室广泛使用的主要检测技术。


现在,中国也在经历这样的趋势。最新发布的《2020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报告》显示,中国 IVD 市场规模达到1,150亿元,其中免疫诊断是近年来体外诊断领域规模最大、新增品种最多的细分领域,目前占比超过30%,而且市场规模仍将维持15%的增速。


这个300多亿元的细分市场,也是中国品牌占比最低的器械市场之一,近80%的市场份额仍被外资占据,领先的厂商主要是罗氏诊断、雅培、西门子和贝克曼(2011年被丹纳赫收购)这四家。


第五名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新产业,它的市场份额一直不断提高,2018年只有6.2%,2019年增至8%,目前已经接近10%。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lcymh.cn/news/show-4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10284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