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心官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连锁口腔的泡沫破灭,消费医疗“放下偶像包袱”绝地求生

   2024-08-16 第一财经1080
导读

口腔行业最好的时候,用烈火烹油形容也不为过。2018年~2020年,那是口腔诊所遍地开花的年代,夸张时,城市方圆3、5公里内,最多一度能挤下六七十家口腔诊所。一家口腔诊所开张,只需租个店面,一两位医生,三四张牙

 

口腔行业最好的时候,用烈火烹油形容也不为过。

2018年~2020年,那是口腔诊所遍地开花的年代,夸张时,城市方圆3、5公里内,最多一度能挤下六七十家口腔诊所。

一家口腔诊所开张,只需租个店面,一两位医生,三四张牙椅,就能叮咚进账。相比其他专科,口腔诊所资产配置极轻,能把1000万投资花得游刃有余,口腔诊所要是能拿到2000万的投资,简直堪称豪华。当毛利率高达60%~70%,这种小规模的口腔诊所在投资当年就能得到回报,再不济两年左右也回本了,一位投资人感叹:“投两千万,一年就回本,谁不愿意啊?”

一家店这么赚,一百家店岂不是赚翻了?一时间,“口腔诊所热”如飓风过境,席卷大江南北。

上述投资人讲了个故事,大约10年前,一位口腔科医生开了一家诊所,投进去的钱不多,当年就赚回了本。资本撒钱的年代,诊所很快被盯上,中介拐弯抹角地传递了投资者的意图:一家诊所不够,能不能搞二三十家诊所,到时一起打包卖给口腔集团?嗅到了市场的饥饿感,这位医生以最早开的一家诊所为旗舰,两年内扩张至近30家诊所,并顺利找到了一家口腔集团“接盘”。

2020年后,这个赛道近乎疯狂的火热,突然急刹衰落。

高价买入口腔医院后,市场快速转冷,斩断了投资者的美梦,香饽饽成了烫手山芋,再想脱手身后已空无一人。

近三年间,口腔诊所关停的事件频频发生;圈外资本纷纷脱手离开,圈内资本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头部的通策医疗也拦不住毛利率自2021年起从46%连年下滑至39%;自建200多家口腔诊所,一度风光无两的泰康拜博,在疫情后也曾陷入“撤店”风波。

据了解,2024年上半年全国非公口腔行业投融资仅有约20亿元,大幅少于2023年、2022年同期的30亿元和63.22亿元。

最近,一些投资人的群聊里,仍然有人在发布着转卖口腔诊所的信息,但有意者寥寥。

一位区域性口腔龙头的高层告诉《健闻咨询》,他内心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高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不是周期性的衰落,以前的那种好时候,想都不要想,不会再有了。”

在他眼中,对口腔行业来说,当下正是群雄混战、挤泡沫、全面洗牌的阶段,这个残酷的洗牌期没有过去,至于未来还有3年还是5年,没人知道。

上述投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消费型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跟随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当前的消费环境下必然连带消费医疗势弱。刚刚急速经历扩张的口腔行业,几乎是消费医疗行业中最近距离直面这一变化的行业。

关停与大甩卖

被挤出来的泡沫,正在遭遇破碎。

2019年,成都锦江科瓦齿科关门,引发了百余名未完成治疗患者的不满情绪;今年6月,全国性口腔连锁优贝口腔在北京、太原的两家门店先后陷入停业纠纷;而今,“一夜消失”的小诊所、小机构更不鲜见。

连锁口腔关停,往往是门店亏损无法转手,只能关停。

医疗投资人林掌柜(化名)透露,一家全国连锁口腔集团频频出手,“光在上海就一次性甩卖6家”,已经这样卖过不止一次,卖不掉的就直接关停。

“拼盘子”、“挣面子”的时代过去了,部分口腔机构纷纷“放下偶像包袱”,不赚钱的就要甩卖或关停,规模不再是护城河,报表好看成为口腔机构运营的第一性原则。

寒风中颤抖的不止经营困难的口腔诊所,投资人也沉默着关闭了窗口。

一位投资人回想起,“我们评估过后,决定不投口腔了,但还是有口腔诊所找我们,也有十几家连锁的口腔诊所集团在卖。”他进一步说,现在可能还有继续看好的,但相当多的资本都选择了脱离,大趋势是往外甩卖。

几年前的短期急剧扩张制造了口腔泡沫,泡沫什么时候破、怎么破,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疫情造成市场增速大大放缓;另一方面,种植牙集采大幅挤压口腔机构利润,整个行业客单价下滑、毛利率降低,已成不可挽回的趋势,间接给一批高度依赖种植业务的机构判了“死刑”。

一家区域性口腔龙头高管陈冲(化名)发现,近些年关停的口腔诊所,无论是大型连锁集团还是个体户,都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以种植为核心,种植业务占了所有业务的70%~80%,甚至更多。

以优贝口腔为代表的莆系医院,受到的冲击最大,“整个种植的利润在下降,还在打价格战。价格上不去,实际上做一个亏一个,又不能不做,否则流水也保不住,等到一定阶段它亏不起了,最终就关掉了。”

陈冲对莆系医院的“狼性”心有余悸,本来大家都在有序竞争,这些机构每进入一个城市,就会打破规矩,比如种一颗牙3000元~4000元,一下子打到1000元。他说,这些医院主要就是做种植,各种手段拉人来种,量这么大,价格极其便宜,根本不会给未来种植牙的维护留下什么钱,很容易产生风险。

种植、正畸两大高值业务,客单价虽高,也继承了口腔消费医疗中最纯正的消费属性。

在市场消费欲望下滑的时代,“抢病人”的竞争日益激烈,获客成为这些口腔机构的心病——增加营销开支?还是削减成本?营销获客与维持现金流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一家全国连锁口腔相关人士旗云(化名)提到,一些口腔医院依赖于种植业务,喜欢低价竞争,需要源源不断的患者,线上营销费用是一笔巨大开销。“要维持高客单,就不得不依赖于高市场投入。去年行业开始集采,高客单的种植牙项目打成了一个低客单的项目,原来升单项目变成引流项目,很多机构调整不过来。”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lcymh.cn/news/show-599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10284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