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医养生,大家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句子,但对于具体该如何做,大家就比较陌生了。下面,我们就带您一探究竟。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从立春开始,阴气逐渐下降,阳气逐渐上升,到了夏至,阳气达到鼎盛时期。而从立秋开始,阳气逐渐下降,阴气逐渐上升,到了冬至,阴气达到鼎盛。冬至以后,阴气逐渐下降,阳气逐渐上升。周而复始,循环往返,这就是自然界的阴阳循环。
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人们应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旺盛起来,不要做损害体内阳气的事。比如,要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的阴气不足、阳气充盛。同时,保持精神愉悦。
在秋冬之时,万物敛藏,此时养生就要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收藏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秋季要比春夏起得晚一些,以适应阴长,冬季要早卧晚起,以适应自然界之闭藏,也是养阴之意,精神也要敛藏。
《黄帝内经》中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意思是,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根本。因此,人们应在春夏二季摄养阳气,在秋冬二季保养阴精。与自然相违背,虽然不会立即生病,但会增加我们生病的可能性。即便不是因为感受外邪而致病,也可能因生理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