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记者获悉,《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经市政府同意于近日发布。《规划》提出,2035年形成“三核四极”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结构。至2035年,广州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7.4—8.0张。
划分四类地区,分类配置资源
《规划》划分区域中心型、区域辐射型、节点强化型及外围提升型四类地区,分类分区施策,确立各地区布局目标与策略,统筹医疗卫生设施资源以实现均衡布局,扩大优质资源覆盖。
区域中心型地区合理配置床位资源,鼓励高水平大型医院疏解部分床位至外围地区,释放空间用于临床研究与技术创新,扩大区属二级以下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同时强化优质医疗资源集群配置,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区域辐射型地区补足高等级综合医疗资源及专科资源短板,依托现有资源特色培养形成一个或若干个专科优势,并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医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节点强化型地区至少配置一家区属或以上三级综合医院,或依托相应规模的“大专科、小综合”三级医院兼顾提供综合医院服务,同时引导高水平三级医院在该类地区设置分院区。
外围提升型地区结合人口增长及分布变化情况,强化镇卫生院建设或新建、扩建区属综合医院分院区,畅通镇卫生院与区内高等级综合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常见病诊疗、住院及急救中心。